从上午8点到下午4点,穿上潜水衣,坐上小渔船,下海抓鱼捞贝曾是三沙永乐群岛渔民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2013年4月,随着一阵响亮的汽笛声,这种生活方式被改变了……
西沙邮轮旅游航线的开通,不仅让游客体验了一次四天三夜的西沙梦幻之旅,更让永乐群岛的渔民尝到了“旅游饭”的甜头。如今的永乐群岛居民坐上了“直航船”,吃上了新鲜蔬果,思想观念也不断改变,收入日益增加。
交通变:坐“直航船”,改善生活
2014年12月26日,在老家住了20多天的银屿社区居委会委员张照坐上了“椰香公主号”,再过十多个小时他就能回到银屿的家了。
“以前从老家回银屿,要先坐‘琼沙3号’到永兴,在从永兴等到永乐群岛的船,遇上天气不好,在永兴岛上等上十多天也是常有的事。”张照说,随着西沙邮轮旅游航线的开通,永乐群岛的交通条件大幅提升,不仅让永乐群岛的渔民坐上“直航船”,还为他们带来了丰富的生活物资。据统计,永乐群岛今年乘坐“椰香公主号”上下岛180人次,占居民上下岛总人数的46%,运送食品、日用品、器材以及建筑材料48吨,大大改善了曾经永乐群岛物资匮乏的情况。
“以前岛上每天就只吃鱼,蔬菜都是稀罕的东西,更别提水果了。”鸭公社区居委主任叶兴斌高兴地说,如今,鸭公岛上不仅能吃到蔬菜水果,还能喝到啤酒和饮料。
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永乐群岛各岛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曾经的鸭公岛,除了几间简陋的小木屋外,一无所有。2013年4月,“椰香公主号”搭载着200多名游客首次来到鸭公岛,他们惊奇地发现这个风景如画的美丽岛礁竟然连公厕都没有。面对这一情况,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椰香公主号”的运营商,迅速运来三个环保公厕,放置在鸭公岛、银屿和全富岛上,结束了岛上没有公厕的历史。
2014年,永乐工委、管委会着手制定了各岛礁建设公厕的计划,目前招标、采购工作已完成,待建筑材料到位后即将开工建设。永乐工委还拿出10万元支持鸭公岛和银屿建设“渔家乐”,改善游客就餐环境。
收入变:转产转业,收入翻倍
“100元一盆螺,直到装不下为止。小石斑鱼10元一条,做汤很鲜。”一见游客上了岛,银屿社区居委会居民符忠轩就赶忙吆喝了起来,他面前的水桶里放着石斑鱼、红口螺、龙虾、海胆等各式海鲜,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品尝。
“游客很喜欢这些新鲜的海鲜,每次我们的‘渔家乐’都能赚到好几千块钱,高的时候甚至上万呢!”符忠轩透露,他每个月仅“渔家乐”的收入平均就有4000到5000元,加上住岛补贴和平时抓鱼,收入比以前翻了一倍还多,更重要的是工作轻松,不用再每天泡在水里了。
比银屿渔民更早吃上“旅游饭”的鸭公岛渔民,早已尝到了旅游发展的红利。岛上新建成的“渔家乐”足有80多个平方,门前绿树成荫,窗外碧波环抱,角落里的柜台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贝壳饰品和各式螺干、鱼干,烤鱼的香味令人口舌生津。
许绩雄柜台的旁边就是出售海产品的“专柜”,50元一条大鱼干,200元一包海参干,鸭公社区居委会居民李茂勇的自制的鱼干、螺干价廉物美,每次都会被游客抢购一空,收获颇丰。
据了解,西沙邮轮旅游航线自2013年4月首航以来,已运营32个航次,接待游客7000多人,每月银屿和鸭公岛渔民仅旅游收入可达8万元。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还聘请了岛上渔民做导游、潜水教练和驳艇安全员,渔民们还能领工资。
观念变:以岛为家,拓宽视野
鸭公岛的傍晚,落日余晖将海面染红,习习海风为酷暑平添了一丝凉意,鸭公社区居委会委员许明钦围着岛上的潟湖走了好几圈。
“这个潟湖可以整一下,给游客游泳,海边也可建一个水上游泳池,让游客游泳。”随着“椰香公主号”航进西沙,许明钦不仅与朋友们合伙办起了“渔家乐”,作为鸭公社区居委会委员的他正在思考继续开发鸭公岛旅游产品的问题。
“以前你问他们哪里人,他们会告诉你是潭门人,现在他们觉得自己是三沙人,是西沙人,是鸭公岛人!”鸭公社区居委会主任叶兴彬说,岛上有活干、有钱赚,住岛居民流动性少了,常驻人口比往年增加了30%,居民也有了以岛为家的归属感。
“只有环境好了,游客才愿意来。”许明钦坦言,住岛居民环保意识的改变源于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如今岛上每户渔民的家门前都放着一个塑料垃圾桶,生活垃圾或集中焚烧,或由“椰香公主号”运回海南本岛处理。渔民们吃完的海螺、贝壳也统一堆放,运回海南出售。鸭公社区居委会还聘请了一名卫生员,负责岛上的日常环卫工作,岛礁面貌焕然一新。
从只知道下海抓鱼捞贝的渔民,到旅游服务业的从业者、开发者,尝到了“旅游饭”甜头的永乐群岛居民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永乐群岛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个流动作业的临时居所,而是需要用心经营的家园,发家致富的“热土”。希望的种子已经播下,渔民们期盼着丰收的盛宴。(文/洪媛媛)
鸭公岛渔家乐可口的海鲜。李雪冬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