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岛,多云,东北风4级,气温27-32度

更多>>
欢迎光临三沙市人民政府
20年前南沙驻岛将士的苦乐生活
2014-04-23 00:00 来源: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资料图片:南沙岛礁靠一艘艘的船运来物资进行补给(1992年摄)。

  1992年1月,海南省组成以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当地驻军首长为首的巡视慰问团,历时近半个月,远航南沙群岛,宣示主权、慰问驻守南海诸岛的解放军将士,并于1月15日在曾母暗沙举行了庄严的中国主权碑投碑仪式。新华社记者姜恩宇随团赴南沙采访,用相机记录下了将士们苦中有乐、健康积极的生活状态。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资料图片:补给品运到礁盘(1992年摄)。

  当年,慰问团为战士们带来了礁上缺少的新鲜水果、蔬菜和大量书籍。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资料图片:周坤仁将军(右)给守礁战士赠送慰问品(1992年摄)。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资料图片:渚碧礁守礁战士配给的淡水(1992年摄)

  淡水日常的配给,每人3天-4天只有25公升的一桶水,要用来洗脸刷牙和洗衣服,至于洗澡,那就只能等老天下雨了。

  

  资料图片:赤瓜礁战士悉心照料太阳花(1992年摄)。

  岛礁上植物非常罕见,南沙战士们用从大陆带来的泥土在罐头盒、小花盆里种了一点蔬菜和太阳花。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资料图片:华阳礁战士种菜(1992年摄)。

  当年,岛礁上的生活单调艰苦,最缺乏的是新鲜蔬菜的淡水。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资料图片:华阳礁战士种的菜(1992年摄)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资料图片:东门礁战士种菜(1992年摄)。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资料图片:慰问团成员参观渚碧礁战士在高脚屋饲养的小猪(1992年摄)。

  当年战士们在厨房的后边用木板隔出一块两平方米见方的地方,养着几头小肥猪。记者觉得这更像是他们的宠物,不会舍得杀了吃的。

  

  资料图片:华阳礁战士在下厨(1992年摄)。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资料图片:南熏礁上悬挂着风干的肉(1992年摄)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资料图片:南熏礁的医务室摆放着许多药品(1992年摄)。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资料图片:东门礁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训练(1992年摄)。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资料图片:永暑礁战士进行体能训练(1992年摄)。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资料图片:战士们收到家书,看着亲人寄来的照片非常高兴(1992年摄)。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资料图片:永暑礁战士(1992年摄)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资料图片:永暑礁战士(1992年摄)

  生活虽然艰苦,可是战士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战士,记者面对这样的军人,心情只能用肃然起敬四个字来形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欢迎光临三沙市人民政府

手机版 | 电脑版

主办:三沙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三沙市人民政府
电  话:0898-66790836(政府办公室)
琼ICP备1400000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3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30102000001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政府热线:0898-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