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岛,多云,东北风4级,气温27-32度

更多>>
欢迎光临三沙市人民政府
《更路簿》研究的创举
2016-12-23 10:20 来源: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 刘义杰

  海南大学教授伉俪周伟民、唐玲玲合著的《南海天书——海南渔民《更路簿文化诠释》一书中有张插页,是郭振乾先生描绘的《西、南沙群岛渔业更路图》(见附图)。

  郭振乾是最早研究《更路簿》的专家。他生前曾任职于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建委城乡建设处,担任《海南省地名辞典》副主编。郭振乾曾多次在海南岛地区进行田野调查,获得许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以从已经公布的报刊文献资料中看到,许多由郭振乾记录整理的海南渔民在西南沙群岛从事渔业生产的资料,如《海南渔民往南沙群岛住岛调查》《海南渔民往南沙群岛死葬地点调查》《海南去南沙作业的渔民姓名一览表》和《海南去南沙群岛渔捞船主名单表》等。

  从上世纪70年代初在海南岛渔民手中陆陆续续发现《更路簿》后,一些专家学者如韩振华、吴凤斌、林金枝和何纪生等人就开始了整理和研究《更路簿》的工作,他们是《更路簿》研究的开拓者,郭振乾是其中的佼佼者。在郭振乾对《更路簿》进行调研的那个年代,已经有12种《更路簿》被收集整理并在有关出版物中刊出。他将这12种《更路簿》中的更路进行了综合整理与研究,对海南渔民使用的俗地名一一校对,并将12种《更路簿》中提及的更路描绘在一张南海区域地图上,命名为“《西、南沙群岛渔业更路图》”,用直观的视图方式将海南渔民在西南沙群岛的渔业生产活动的概况一览无余地表达出来。这一作法不得不说是《更路簿》研究中的一个创举。

  观察该图不难发现,图的左上方为海南岛的各港口延伸出来的航线,是更路开始的地方。从图上可以看到,从海南岛潭门港、清澜港和铺前港等港口为始发港,前往西沙群岛的往返更路就有18条。在西沙群岛的岛礁间分布着密密麻麻的更路,这些更路完整地覆盖了西沙群岛的各个岛礁。更路不会止于西沙,因为西沙群岛在海南渔民的生产活动中,只是前往南沙群岛的中转站和淡水补给处。经过修整补给之后,海南渔民就会转向“北海”——南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规模和数量都比西沙群岛要大和多,所以习惯称“大”为“北”的南海渔民就将南沙群岛称作“北海”。渔船从西沙群岛驶向南沙群岛也有众多的更路,细数图中,有15条更路往返于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之间。在南沙群岛的众多岛礁中,同样密布着往返于岛礁间的更路,让人眼花缭乱,数不胜数,最远的一条到达曾母暗沙海域。这些更路在图上虽然简单到仅有一条条的航线,但每一条更路(航线)都是海南渔民数百年航海经历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这张《西、南沙群岛渔业更路图》在描绘时只是综合了当时已经掌握的《更路簿》中的更路情况,郭振乾的注意力更多投向海南渔民渔业生产的状况,所以他没有将《更路簿》中从南沙群岛前往南洋地区的更路在图上描绘出来。另外,在早期收集到的12种《更路簿》中,也缺少海南渔民前往中沙群岛的更路,因此这张图上也没有从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前往中沙群岛的更路,留下了一个遗憾。但我们发现的30多种《更路簿》中,有很多关于我国海南渔民在三沙海域从事渔业生产和经南沙群岛前往海外进行商业贸易活动的情况,将来可以在《西、南沙群岛渔业更路图》的基础上,编绘出一幅更加完美的《南海更路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欢迎光临三沙市人民政府

手机版 | 电脑版

主办:三沙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三沙市人民政府
电  话:0898-66790836(政府办公室)
琼ICP备1400000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3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30102000001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政府热线:0898-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