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三沙综合执法1号船上,无论是甲板上,驾驶舱、会议室、还是生活区,你经常会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忙碌着,大家一提起他无不啧啧称赞,他就是综合执法1号船党支部书记——向国祥。
挑剔的“管家”
“这被子怎么叠成这个样子”“地上还有垃圾屑”“盆栽的枯叶要清理干净”……退伍兵出身的向国祥从三层船员舱开始,一个房间一个房间检查,服务部负责人曹薇一边记录,一边安排人去返工,似乎早已习惯这位大副的“吹毛求疵”。
2014年12月12日,三沙交通补给船“三沙1号”轮正式交付使用前,向国祥接到一个令其倍感压力的任务,临时担任“三沙1号”大副,并保证12天内,培养出一批具有主动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的船员,为“三沙1号”首航做好服务保障。
万事开头难!筹建之初,首批船员60多名,都是一群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的年轻团队,他们在“三沙1号”工作之前,多半人都没有从业经验。旅客管理,后勤、日常行政、客舱服务、厨房……什么事情都要向国祥亲自操持。如何培训他们适应新的岗位,对向国祥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挑战。
时间紧、任务重,向国祥只能狠着心“施压”。
“严厉到大家都不敢当领班,都担心自己做不好。”向国祥无奈地说,当时为了选好领班,先后换掉了8人。
“那时候人基本上已经弹簧经压到底的感觉。”向国祥不仅对别人严厉,对自己也并没有“手下留情”。每天凌晨1点入睡,早上六点就要起床忙碌,从接船到营运两个月的时间里,整整瘦了十斤,个头178 cm 的向国祥只有110斤。
“公务船的行政服务工作只有搭好整体的服务框架,定下了管理模式,才能保证各项的工作顺利开展。”向国祥说,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在向国祥的不断“挑剔”下,至今“三沙1号”船的服务获得了无数往来三沙旅客的赞誉,为三沙交通补给船的服务管理树立了很好的标杆。
海上的“城管”
“我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三沙1号”船正式投入使用3个月后,三沙市吨位最大、最先进的综合执法1号船也即将在2015年5月20日交付使用。
基于“三沙1号”上的成功经验,向国祥又被调到了综合执法1号船担任大副一职,同年7月1日,执法1号党支部正式成立,向国祥当选为党支部副书记。这就意味着,他不单单是生活中的“管家”,更是一名海上的“城管”。
“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向国祥认为,作为党员要时刻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生活、工作都要对得起党代表的身份。
向国祥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2016年5月,综合执法1号在执法过程中,发现一艘非法载客渔船,船上有21名游客当场拒绝上执法船配合检查。
“当时我们接到的任务就是要压船回到指定地点,他们不配合检查,我们就只能登他们的船进行压船。”向国祥说,由于当时对该船上情况并不了解,如果发现违法行为,将会对压船的人员产生人身安全的威胁。
谁去压船?这是一次对船员的考验。
“我去!”向国祥第一个坚定地说。“我也去。” “还有我”,在向国祥的影响下,综合执法1号船的4名党员们加入了压船的队伍。
随后,向国祥和党员们便以公务人员登船保障游客的安全的身份,上了对方的船只。
“登船后,我们发现游客们似乎有些紧张,警惕感很强。”向国祥意识到,如果再这样下去,游客们可能会为因紧张做出过激行为。向国祥与党员们决定分为两组,一组在驾驶台确保安全航向,一组负责观察游客,并主动与其聊天,消除他们的警惕感与紧张感,尽可能地避免不可控的事情发生。
“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我是党员,怕也要站出来。”整个押送过程,向国祥始终保持清醒状态,精神高度集中。
在大家的努力下,最终他们安全顺利地将船押送到了目的地。
家人的“牵挂”
综合执法1号党支部成立以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被充分调动,在学习和工作中党员始终以身作则,先锋模范作用日渐突显,但在家庭生活中,党员对家里的陪伴却日益减少。
“我们一个船员妻子马上就要临产了,但是他一接到任务,就是义无反顾的跟着船出海执勤,像这种情况就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最具体的体现。”提起同事,向国祥语含关怀和敬意,讲自己,他话不多,但在提及他的妻子和女儿时,向国祥与执法船上一丝不苟的样子不同,只是听听女儿的声音已是一脸掩饰不住的笑容。
“女儿四年级的时候写信让我回家,我说爸爸要赚钱让你过得更好,她回答说我不要钱,我就想让你放学接我一下。”说完,一个多月没回家的向国祥沉默了许久。
不能陪伴女儿成长,向国祥充满歉意,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向国祥说,不仅自己要起到先锋带头作用,同在一个党支部的其他党员同事也在用行动影响、支持着自己!
向国祥表示,当了党代表之后,是领导和同事对我的信任,心里有压力,就想怎么履行好党代表的职责,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文/彭子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