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今年七月,七连屿工委书记王春电话说,现在西沙洲有几百只海鸟,希望我们上岛拍点资料,还拍了好几张照片给我。这些照片实在是漂亮极了,仿佛听见了鸟的喳喳声,看后很是震憾。
绿色西沙洲
几近两年没上西沙洲了,这件事后,我有了上西沙洲的强烈冲动,但总是没凑上机会。9月6日,正好要陪两位词曲作家上岛采风,他们要去西沙洲看看。我正中下怀,可以了却心愿。
早上潮水高,过了上午九点半,潮水一退,冲锋舟就没法靠岸了。上午八点,我们乘坐的冲锋舟就直往西沙洲进发。一路风平浪静,冲锋舟像支离弦的箭在海面飞逝,留下后面长长的白浪。
十几分钟后,只见海面尽处有一团墨绿的影子直立在海平面上。距离越近看得越清,西沙洲的青翠已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了。西沙洲已经被绿色包围了,比上次来看的西沙洲绿得更浓更厚更有层次感了。
西沙洲道路两旁的马鞍藤
登上西沙洲,我们迫不急待的投入到西沙洲的绿色怀抱中。
道路两旁空地上已经长满了马鞍藤、海刀豆藤,连成了一大片,长满了整个视野,其间还有椰子树、草海桐、抗风桐和银毛树,枝枝蔓蔓,缠缠绵绵,交织在一起,就像给西沙洲铺了上一层厚厚的绿色地毯。
往里走,来到西沙洲绿化林带。原来那块远远就能看到的“三沙市岛礁植树行动”纪念小石碑,找了半天才找到。它已经淹没在了木麻黄、草海桐以及多种自生不知名的绿荫丛中。
这里也是2013年西沙洲第一批绿化带, 两片上千株木麻黄已经长有五六米高,浓浓密密,青青翠翠,层层叠叠,像一道牢固的防线,抵御海风对岛礁的侵蚀和沙子的袭扰。木麻黄树下,已经堆积出一层厚厚的“干松毛”,护卫着树下的养份。而“干松毛”下的沙子也正细化,有些已经变成了泥土。西沙洲的环境正在自我进化。
西沙洲的海鸟。王春 摄
在洲的中部,已经建了一个淡水池。人一走近,惊起了几只正在乘凉的海鸟,呷呷几声,直冲云霄。而离头顶五六米处,不时有三五只海鸟飞过。这些鸟的叫声稚嫩,飞得也慢。西沙洲管理员陈海仁介绍,这些都是西沙洲上刚刚出生不久的小鸟,正在练习飞行。
陈海仁在西沙洲已经呆了两年了。他告诉我们,从去年开始,就有海鸟和海龟上西沙洲产卵了。今年的海鸟比去年多了很多,有七八百只。六七月份是西沙洲海鸟最多的时候,那时水池边的沙地里到处都是鸟卵。
西沙洲的琼州海棠
在洲的南部,也种植了两大片木麻黄,木麻黄已经长到四五米高,与第一批种植的木麻黄林,一南一北,形成了两道绿色屏障,守护着西沙洲的每一粒沙土。连接木麻黄林的是三千多株琼州海棠,刚种下不到一年,20厘米左右高,但基本成活了。树下的空地里已经长出了许多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大有覆盖整个空隙之势。而岛的东面,是一万多株椰子林,也已经长到三四十厘米高。
西沙洲的绿是有层次的。
马鞍藤、海刀豆的青绿、椰子树、草海桐的嫩绿,木麻黄的翠绿。从低到高,这些绿互相映衬,交相辉映,构成了西沙洲的绿色交响曲。
西沙洲的绿令人心旷神怡、沁人心脾。
海风吹过,木麻黄林如稷稷松涛,在三十多度的热日下,让人顿感凉意阵阵,惬意极了。而数百只海鸟的和海龟上洲繁衍生息,构建了西沙洲令人窒息的美丽画卷。在这静与动中,延续的不正是绿色和生命的意义么?
记得第一次登西沙洲,也是烈日当空。当时岛上没有树也没有修路,走在沙地上,深一脚浅一脚,每走一步都感觉很艰难,没走几步,已是汗流浃背。洲上白白的沙子反射热辣的阳光,连眼睛都睁不开。晒了半多个小时的双臂,当天下午就开始脱皮了,记忆深刻。
以后多次上西沙洲,每次都看到她的变化:树越来越多,岛越来越绿。
如今,西沙洲已经种上了10多万株树,修建了道路,有了海水淡化厂,还有专人来管理这些树和花花草草。
西沙洲已是绿树葱茏、遮荫蔽日,美不胜收。西沙洲不再是昔日荒芜模样了,而是充满着勃勃生机。
“西沙洲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集中体现了三沙市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信心。”王春说。(文/宋起来)
西沙洲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