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1990年踏上永兴岛,先后在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食品站、商业服务站、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和三沙市永兴事务管理局工作,他以岛为家、爱岗敬业,不畏艰苦、乐守天涯,把自己的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南海,献给岛礁上的军民。他先后荣获三沙市(原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海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积极分子、第八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全国勤廉榜样等近30项殊荣——他,就是三沙市永兴事务管理局陈儒丰同志。
不畏艰难,百炼成钢
陈儒丰出生在三沙老职工家庭,1990年,未满18岁的他就踏上了永兴岛。24年来,他经历了各种艰苦考验,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艰苦锻造青春、用困难激发责任,从一个稚气未脱的青年成长为建设三沙的业务骨干。
他第一次乘小船赴永兴岛工作时,大海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26个小时的海上颠簸,使他饱受晕船之苦。上岛后,由于淡水奇缺,喝的是雨水,洗澡靠又咸又臭的岛水,再加上高温、高湿、高盐度、高日照的气候和水土不服的反应,他的体重一个月骤减9斤。而比起物质生活的艰苦,更可怕的是精神生活的匮乏,全岛仅邮局一部电话,与亲友互通音讯如越天堑。艰苦的环境让不少人退却了,但却没有改变倔强的陈儒丰。上岛第3年,家人们不忍心看他一个人长期在岛上吃苦受累,想方设法争取到让他调回海口工作的机会。他深知家人的良苦用心,也知道机会难得,但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这难得的机会,决定以岛为家,为改变永兴岛落后的面貌建功立业。
他八次调换工作岗位,但他总是“哪里需要哪里搬”,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食品站,他是优秀饲养员;在商业站当会计,他参加第51期会计证考试,名列全省第一;任食品站党支部书记兼站长期间,他发挥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高质量保障了岛上全体军民每年的食品和日用物资供应,食品站党支部2010年被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西沙实行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合并组建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他竞岗当上中心主任后,迅速打开工作局面,使单位的经营任务和利润指标两年翻三番。
三沙速度,创造奇迹
2012年6月21 日,三沙市设立举国振奋。新组建的市委、市政府对他委以重任,任命他主持永兴事务管理局全面工作,成为永兴岛名副其实的“大管家”。永兴岛远离海南本岛,基础设施又极不完善,就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他硬是带领着永兴事务管理局同伴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造令人瞩目的“三沙速度”。5天120小时不分昼夜的工作完成了永兴办公大楼内部装修,保证办公大楼按时交付使用。3天72小时没日没夜的奋战完成了北京路的铺面改造,成为三沙的“王府井”。
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2012年7月24日的设市揭牌仪式。揭牌仪式保障工作任务繁重,事情繁杂,时间不到一个月,人手严重不足……压力、空前的压力,但他把压力转化成巨大动力,把自己变成一个不知停息的“陀螺”——马不停蹄地4次跟船往返于三沙市和海口市之间,组织人力,采购物资,调度设备,每天工作长达十八九个小时。7月19日,他在海口市新港码头搬运设备时当场昏倒,被送到医院检查后确认为过度劳累引发低血糖,需要好好休息。但考虑到岛上繁重的工作,他打完点滴、稍稍恢复后,又跟船返回了永兴,继续没日没夜的工作。直到7月24日10时32分,三沙市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开始,他才算松了一口气,只有他才知道,为了这永载史册的一刻,付出了多少辛苦的汗水。
众所周知,岛上项目建设非常困难。工程材料、施工人员全靠补给船从海南输送,还长期受恶劣天气影响,上岛后又面临码头拥挤、机械缺乏、运力薄弱等困难。但这些项目又与岛上居民用水、用电、环保、居住等息息相关。为了保证岛上众多民生相关项目能尽快建成,改善岛上居民生活条件,他主动找到工程队,制订施工计划,倒排工期,狠抓落实。还到各单位调济材料、调配民工、出让船仓、向部队和驻岛单位租借运输工具,保障水电供应,现场处理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种种有力措施,创造了永兴岛项目建设新的速度。
大灾当前,临危受命
2013年9月29日,第21号台风“蝴蝶”正面袭击三沙,宣德群岛、永乐群岛受灾惨重。灾情就是命令,他带领永兴事务管理局全体干部职工把“国庆黄金周”改为“救灾服务周”, 按中央、省、市里的指示和工作部署,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全力以赴做好抗灾救灾工作。
在10月份的“灾后自救重建月”中,他和全体干部职工时刻待命,紧急采购必要生产生活物资,用最快的速度做好灾后救助工作。为在第一时间把第一批救灾物资运送到驻岛部队,大家两天一夜没休息。在此后的日子里,他身先士卒,全力以赴,先后将四批次救灾物资发往永乐群岛、宣德群岛等受灾岛礁,其中包括30吨大米、1000只家禽、40吨蔬菜、12吨矿泉水、600桶食用油、7吨面粉、6个大冰柜、600套衣物等物品。有效保障了受灾军民的生活,为灾后重建打好了基础。
拥军优属,温暖贴心
说起陈儒丰,三沙驻岛部队官兵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亲切地称他为“官兵的贴心人”。
陈儒丰认为,部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新时期的拥军工作,要注重为部队建设多想办法、多出力气。每年为岛上驻岛部队提供大量日常用品、生活必需品、鸡鸭猪等物资,让驻岛官兵安心守岛驻岛;每逢重大活动,他总是积极与部队协调,提供车辆、住宿方便;凡是驻岛部队官兵家属来访,有需要住宿的家属就安排到军供站宿舍,并做好迎来送往工作;多次无偿派出人员、设备协助部队建造大型设备、铺设电力线路、运送物资等;想方设法解决随军家属就业等问题。
2013年7月,根据海南省粮食局的要求,三沙市成立军粮供应站。他亲自组织相关人员深入部队了解情况和需要,并对军粮市场进行专门调研,从粮源、质量、数量各方面进行了重新策划和梳理,有效地保证了三沙市驻军粮食充足优质供应。
有了充足的粮源,还要有良好的储备条件。三沙 “四高一多”(高温、高湿、高盐、高腐蚀、多台风)的恶劣环境,永兴岛军供站现有的场地、简陋的仓库显然难以保证军粮的储备。针对这一现状,陈儒丰一方面积极争取省、市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一方面邀请专家为军粮供应网点建设出谋划策、设计方案。与此同时,陈儒丰专程赶赴北京国家粮食中心,反映在三沙这个特殊环境下军粮供应工作存在的困难,争取到军粮供应中心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同意安排1000多万,改造建设三沙各岛军粮供应站网点,为三沙军粮供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熟悉陈儒丰的人,都说他成天面带笑容,一脸满足。对此,陈儒丰用他质朴的话语做了解释:“我是三沙的孩子,只要能为岛上军民做点儿实事,我就心满意足了。”(文/暨国彪 图/永兴事务管理局)
陈儒丰向市领导介绍项目情况
陈儒丰在抗击“蝴蝶”台风中表现突出受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