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兴彬,地地道道琼海渔民,祖祖辈辈在南海捕鱼。自从2003年来到鸭公岛,从此与鸭公岛结下不解之缘,身边的人来来去去,他却选择留下来与海为伴,以岛为家,全心全力建设美好家园。
悉心呵护,荒岛变绿洲
鸭公岛上没有土,没有淡水,只有珊瑚碎屑和贝壳。就是在这样一个不见泥土、不见沙子的地方,一株株步麻树、椰子树迎着海风以顽强的姿势站立,这就是今日鸭公岛的画面。
2003年,叶兴彬从家乡琼海市潭门镇运来40多棵椰树苗种下,可是不久椰树苗就一棵棵死去。“我真是有点灰心。”他说,直到建市后,三沙市委书记、市长肖杰上岛调研,鼓励叶兴彬带领居民尽快植树造林、改善居住条件。这又重新燃起了叶兴彬的绿岛梦。
要想种活树,先要选对树。叶兴彬发现潭门老家的步麻树生命力很旺盛,他赶紧安排居委会委员许德轩等人前往验证,并及时向三沙市国土资源与环境保护局报告。三沙市国土部门迅速派人实地考察、研究论证,最终选定步麻树为鸭公岛绿化树种。
珊瑚碎屑上如何种树?叶兴彬结合以往植树经验,研究出了一道“良方”:每棵树坑内要先填埋400多斤泥沙,然后种下树苗,接着填埋由80多斤椰子渣,再回填砂石,浇上定根水,树种下后还要给树穿上防晒衣(用稻草包裹好树干),每棵树绑上支架,每天定时定量浇淡水。他的这套方法后来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其它岛礁和驻防部队也纷纷效仿,如今,各岛礁上的树越来越多了。
在树种下的前3个月里,为了给树浇水,先后租用拉水船只5次,从海南拉了近300吨淡水。2013年8月,台风到来之前,专门组织人手给每棵树培土500斤左右,用于加固树木。但超强台风“蝴蝶”过境期间,还是将岛上所有新种的树木全部吹倒,还吹走了20多棵。面对损失、打击,老叶没有泄气,台风过后,立即组织村民及时扶正,绑好,培土。幸运的是,选对了树种,布麻树生命力顽强,经过一段时间的呵护,小树又枝繁叶茂了。
今年春节过后,老叶个人出资购买了叶面肥、农药,对每棵树都进行了施肥和杀虫,如今再去鸭公岛,银白小岛上点缀着浓浓绿意,宛如汪洋大海中的一片绿洲。
精心组织 迎战台风
2013年9月,强台风“蝴蝶”到来前,叶兴彬组织渔民做好抗风准备。台风过境时,叶兴彬将在岛人员安排到两个比较坚固的棚里避风,自己主动为大家做饭,看管船只,观察风情,从早忙到晚,时间长了,腿上的关节淋湿疼痛,仍然坚持为大家服务,一刻都没有休息。
9月30日中午13点左右,转风了(半小时),马上叫人出来,组织人手,及时将小艇拉上岸,抽干船里的水,保养机器马达,保证灾后能尽快恢复生产。组织人员抓住停风间歇,挨家挨户固定被掀开的屋顶,无论屋主在不在岛上。
晚上7:30左右,有一个台山落水渔民随风飘到鸭公岛附近,发现了岛上的灯光,兴奋地喊着“哦,有岛了,有岛了...”,岛上的人都被这声音吸引了,都跑出来看,只模糊地看见有人在浪涌中翻滚了半个多小时,全身只着一条褴褛的裤子,上衣和鞋子都不见了,全身布满伤痕,在珊瑚礁中随着波浪上下翻滚多次,终于爬上了岸,瘫倒在地。老叶叫人给他喝了些水,半天才缓过气来。老叶把自己的手机给他,叫他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又和岛上的两个渔民又拿来自己的衣服给遇险渔民穿,取来药品,擦拭身上的伤痕,跟他聊天,安排棚给他睡,特意在他的棚里点了一支蜡烛。第二天,遇险渔民的同伴来寻找他,带他离开时,嘴里不停地说:“叶主任,太感谢你了,太感谢你了...”。经了解,此人名叫黄谦尚,江门市台山川岛镇人。回去以后,曾多次打电话向叶兴彬表达感激之情。
台风过后,叶兴彬再次组织人员,排查岛上房屋受损情况,扶起树苗并固定,挨家挨户修缮。发现国旗旗杆和村牌被风刮倒,立即组织人手,发动发电机,重新将旗杆焊好,将村牌挂好,灾后争取第一时间又让鲜艳的国旗再次在鸭公岛的上空高高飘扬。在2013年抗风救灾表彰大会上,鸭公社区居委会获得重建家园的先进集体,叶兴彬获先进个人奖。(文/张成龙 图/黎阳宝)

市委书记、市长肖杰与叶兴彬(右一)等渔民党员座谈

叶兴彬作为首批渔民党员代表在入党宣誓仪式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