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岛,多云,东北风4级,气温27-32度

更多>>
欢迎光临三沙市人民政府
岛礁居民心中的“救急队” ——记三沙市海上“雷锋班”
2014-06-05 08:46 来源: 《身边人·身边事》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在三沙各岛礁军民的心中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胸怀赤子之心,是不惧危难保护祖国海域完整的“英雄”;他们不辞辛劳为民服务,是大家心中的“救命恩人”;他们善良无私甘愿奉献,是危急时刻最先赶到的“海上救急队”……

  他们是三沙综合执法2号(中国渔政306船)船员,他们有一个响彻三沙各岛礁的名字——三沙海上“雷锋班”!

  为国维权——“我们做好了有去无回的准备!”

  2012年5月22日及此后的24天是令所有三沙综合执法2号船员毕生难忘的一段日子。22日下午,在西沙执行任务的综合执法2号船接到上级通知:“即刻赶赴黄岩岛!”。时值“黄岩岛事件”白热化阶段,所有船员都深知这将是一次长期、且危险的任务。

  当晚,综合执法2号船召开船务会,20名船员围坐略显拥挤的会议室。

  “补给完毕后我们将即刻赶赴黄岩岛,新闻大家都看了,谁家里有事不想去可以请假。”政委黄亚尼环顾着会议室,在这艘孤置海上的船上安静的只能听到海浪拍打声。

  “我家没事!”轮机工唐勇光率先打破沉默。

  “我家也没事!”“没事!”……船员们争相表态,无一人临阵退缩。

  时隔两年,船长卢伟在说起这个夜晚时依旧抑制不住热泪盈眶。“黄岩岛海况复杂,当时局势又紧张,我们做好了有去无回的准备!”卢伟的声音有些哽咽,他的女儿就是在黄岩岛执法期间出生的。

  综合执法2号船安全设计抗7级风浪,2米海浪。而在黄岩岛,哪怕天气最好的时候风浪等级也与最高安全设计相差无几,导致无法抛锚,只能一直围绕黄岩岛航行。“浪很大,经常从驾驶舱上打过,我们只能不停跑,东风来了跑到西边,西南风来了就跑到东北边暂避。”海上天气瞬息万变,在黄岩岛的570个小时里,卢伟时刻关注着天气变化,随时准备与外国军舰、公务船对持。

  “每天都像坐在秋千上一样,浪一大睡在床上都会被甩下来。”唐勇光一边回忆一边向记者描述当时的情景,刚开始很多老船员都不适应,加上每天稀饭、榨菜,不少船员因此得了胃病。

  尽管女儿出生时没能陪在身边落得妻子不少埋怨,但卢伟从未后悔。“这关系到国家的利益,祖国海域有危险,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它!”卢伟激动的说。

  为民服务——“不能让兄弟在岛上挨饿!”

  在三沙各岛礁军民的心中三沙综合执法2号船有一个更加亲切、响亮名字——海上“雷锋班”。

  海上“雷锋班”的建立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肖杰书记来了以后,下到各个小岛看到渔民生活艰苦,就建议我们在维权执法的同时兼顾为驻岛军民服务的职责。”黄亚尼介绍说,2013年,海上“雷锋班”共计为赵述岛、羚羊礁、鸭公岛、晋卿岛、北岛、银屿等岛礁军民运送总价值约110万补给物资7次,为强台风“海燕”、“蝴蝶”灾后救援、重建作出重大贡献。

  “去年海燕台风时,羚羊礁被彻底淹没了。”羚羊社区居委会主任黄耀坚告诉记者,当时岛上房屋受损严重,一些房屋房顶被掀翻,近海房屋彻底坍塌,淡水、食物也都被海水泡毁,在岛上12名渔民只能依靠着仅存的一点干粮和矿泉水维生。

  “岛上物资只够再支持两天了!可天气却没好转的意思。”黄耀坚说,所有人都日夜期盼政府的救援,虽然深知政府会以最快速度前来救援,但依然很担心由于天气原因出现迟误。

  直到看到海上“雷锋班”的船,黄耀坚才算彻底放下心。

  “救命恩人到了!”黄耀坚说。

  对海上“雷锋班”来说,到羚羊礁只是任务的开始。

  “赶到羚羊礁时海上狂风暴雨,渔民的小船无法出海接物资,我们的大船也没办法靠岸!”黄亚尼回忆说,经过船员集体商议,当即决定将船上配备的小艇放下由船员、将物资送上岛。

  “宁肯我们危险一点、辛苦一点,也不能让兄弟在岛上挨饿!”下定决心,船员们放下装满物资的小艇,为了保护物资不被雨水淋湿,大家纷纷脱下身上的雨衣盖在物质上。整整6个小时,海上“雷锋班”的成员冒着风雨将物资送到受灾各岛军民的手中。

  甘于奉献——“有困难找海上‘雷锋班’”

  “有困难找海上‘雷锋班’!”这已成为不少岛礁军民的共识。

  除了为各岛礁军民配送物资外,紧急运送伤员、病人就医,帮助渔民修理渔船都是海上“雷锋班”的日常工作,是个名符其实的海上“救急队”。

  岛礁缺医少药,对驻岛居民来说生病是最大的问题。

  “小病岛上还能勉强应付,生了大病就要去永兴岛处理,如果遇上天气不好又突发急病就只能听天由命了!”谈到以前的生活黄耀坚忍不住叹了口气。

  2011年,一名渔民出海时,脚被缆绳机绞断,生命危在旦夕,是他们及时赶到将渔民送往永兴岛就医的。

  2012年,正在海上巡逻执法的海上“雷锋班”接到琛航岛水警区的电话,一位战士突得重病,急需送医。海上“雷锋班”在向上级汇报征得同意后,立刻调转航向前往琛航岛,以最快速度赶到永兴岛。

  黄耀坚告诉记者,“海上‘雷锋班’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在孩子最无助的时候总会在第一时间赶到!”

  “渔船里很多机器都是进口的,坏了零件很难配,渔民自己也不太会修船。他们每次来的时候轮机长总会帮大家修修船,实在修不好的就帮拖到船坞修!”黄耀坚说,只要渔民提出需求,只要船上有,海上“雷锋班”都会尽量满足。

  “我们就像亲人一样!”黄耀坚笑着说。

  为了表达对海上“雷锋班”的感激,2013年羚羊礁村委会的副主任得知了海上“雷锋班”到岛送物质的准确时间后,动员岛上所有渔民去抓海鲜,想要送给海上“雷锋班”队员吃。

  “大家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可东西我们不能收!”黄亚尼说,虽然船员们都深受感动,但大家都了解渔民下海抓鱼拾贝十分艰辛,不能拿他们赖以为生的东西。

  身兼数职,他们从不叫苦叫累。

  “看到渔民生活困难我们会很心疼,哪怕忙一点,累一点,能帮助他们都是心甘情愿的!”黄亚尼说。(文/洪媛媛 图/市综合执法局)

  

综合执法2号船海上执法

  

综合执法2号船运送物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欢迎光临三沙市人民政府

手机版 | 电脑版

主办:三沙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三沙市人民政府
电  话:0898-66790836(政府办公室)
琼ICP备1400000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3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30102000001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政府热线:0898-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