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市永兴工委紧紧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的工作目标,多措并举开展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切实维护岛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明确主体责任职责
“乙类乙管”落地实施以来,永兴工委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健全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加强联防联控机制建设,明确部门职责和分工,配合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建立指挥系统启动机制、信息报告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台账制度、对外沟通联络机制、督导检查制度、应急演练制度、城市支援制度等工作机制与制度,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和策略措施培训,消除恐慌心理,科学精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同时,永兴工委还坚持以平战结合为原则,制定梯次调度方案和应急预案,全面提升应急反应和精准防控能力。
永兴工委还依托“永兴岛网格化管理”平台,融合了大数据、流行病学调查、病例转运和诊疗等信息,横向整合全市各部门疫情相关数据,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实现疫情防控工作和信息的双闭环管理。
筑牢社会防护之墙 加强宣传宣教引导
全国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永兴工委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第一时间调整工作重心,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结合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品等传统媒体,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新冠感染防控知识宣传教育,让防疫之声进入百姓家中,进一步增强岛礁群众的防疫意识。永兴工委还组织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深入岛礁一线,定期开展防疫宣传工作,倡导公众遵守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一米线”、咳嗽礼仪、清洁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自觉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减少聚集、聚餐和聚会等人员聚集性活动,保持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提高身体免疫力,出现病症及时就医。
“每到一处,我们都会耐心地告知渔民群众最新的疫情形势、防疫注意事项等,并叮嘱大家提高疫情防控意识,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持续筑牢全市疫情防控安全防线。”海南省中西部计划志愿者许童媛回忆日常工作时说道,“渔民们也纷纷表达了对疫情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表示不仅自己会戴口罩、不串门、不聚餐,也会监督其他人共同做好健康管理工作。”
落实疫苗接种工作 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1月10日至13日,市人民医院在永兴岛开展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永兴工委组织志愿者在现场维持秩序,为接种群众提供咨询帮助;还采用了“敲门行动”、发放“防疫健康包”等岛礁群众乐意接受的方式,加强联系并动态掌握社区重点人群健康状况,及时完善重症高风险人员信息台账,为其普及疫苗接种知识,鼓励无接种禁忌人群做到“应接尽接”,提高重症高风险人群的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同时加强建立社区与医院的密切联系,围绕岛礁社区内的高风险人群,做好药品提供、核酸及抗原检测、就医治疗等工作。
永兴工委还配合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为岛礁干部职工、渔民群众、驻市官兵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梳理当地线上线下各类心理服务资源,加强对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教,并组织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对岛礁渔民群众、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等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携手织牢“心理防疫”网。
深化“爱国卫生运动” 筑牢岛礁卫生防线
为进一步全面落实岛礁社区疫情防控要求,永兴工委闻令而动、主动作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突出永兴社区、施工场地、公共聚集场所等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持续推进岛礁环境整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并以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树立良好饮食风尚,推广文明健康生活习惯。永兴工委还在社区居委会成立了公共卫生委员会,持续推动爱国卫生运动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发动岛礁群众主动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整洁的岛礁环境。
强化督导检查 注重日常监督
永兴工委结合全市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需要,定期组织开展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防控、应急处置演练、能力储备及疫情处置等工作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并督促整改,避免过度防控与层层加码,确保疫情防控和处置各项政策措施规范落地落实,以实际行动守护岛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文/何彦蓉)